本报讯 2023年7月29日,集团公司在浙江湖州市召开了半年工作会议。会上,集团公司所属的各事业部、参控股公司在会上对所在部门上半年各项工作进行了总结,对部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制定了下半年工作计划和整改措施。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狠抓制度落实,扎实提升基础管理水平。一是经多次修改、补充、调整和完善,完成了《员工入职生产基础知识培训视频教材》《员工入职安全生产消防知识培训视频教材》的制作,以上两项视频教材的制作为公司在新用工条件下,为企业新入职员工培训开辟了新模式。二是企业新版网站框架已完成搭建、新版宣传片文案已经创作完毕,即将展开后续拍摄;三是根据市场及客户执行合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出台了《产品出货退货管理办法》《客户内部信用评级管理办法》《购销合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堵塞了管理漏洞,降低了经营风险;四是扎实推进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制定了ERP系统建设方案,对公司财务、统计等各类报表、基层数据采集、单据录入、报表数据提取等日常操作流程进行了规范和统一,各类数据实时查询、库存日报表的汇总直报基本成型,提升了公司各类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五是根据集团公司《信托受益权转受让管理办法》对2022年度18人次132.39万股的信托资金完成转受让。六是组织实施了纺织染色工、印染前处理工、印染后整理工三个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共计自主评价认定技师19名,高级工72名。
(二)把准市场脉搏,保持生产经营的稳健运行。一是我们坚持并细化每周经营例会、月度经济分析会制度,及时掌握市场动态,根据市场变化快速调整生产节奏,有效应对市场。二是继续严格落实“三不生产”的原则。上半年在市场非常低弥的状况下,及时准确地分析和预判市场趋势,应对准确,累计产销率超过100%。面对丝粘雪纺订单集中大幅增量时,各部门注重把握该品种的热销周期,开足马力,提高开台率、车速、产量,迅速抢占市场,成为困境中的闪光点,为上半年织造各部门保持生产经营的稳定和效益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优化产业链条,减员增效。一是针对印花事业部长期扭亏无望的状况,由年初45人,通过安置分流减员21人至目前的24人,上半年仅员工工资及社保金支出就比去年同期减少了87.41万元;其次压缩厂房等资产占用1500平方米左右,资产占用及相关费用上半年减少支出57万元。其三优化产能,印花事业部实现了从原来的追求产量保工资向增加产品附加值求效益转变。二是公司各部门都把减员增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销售收入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集团公司员工总数比去年同期减少85人。三是增加了制品事业部的产能,上半年新购置高速平缝机12台,产能提高了30%,大幅提升了后续制品订单的生产能力。
(四)调整负债结构,大幅降低融资成本。截止到6月底,仅负债结构的调整年可减少财务费用138.4万元,职工今年1至6月份两项借款利息比去年同期减少71万元。
(五)盘活闲置资产,开辟盈利新渠道。在三厂区新厂房完工,二厂区生产、经营、管理等部门全部搬迁后,针对二厂区2.6万余平方米腾空的厂房及附房,我们年初成立物业部,统筹经营管理一、二、三厂区所有公司非生产经营性物业及入股长天公司后的资产。在征得政府相关部门同意和支持后,我们又在二厂区新建16间330平方米沿街营业房。经过半年多的运作,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二厂区2.6万余平方米房产已对外出租1.89万平方米,占全部闲置厂房的近73%,租金收入133.8万元,扣除维修、人员、税金、折旧、无形资产提取等各项费用后,实现利润61.6万元,同时入股的长天公司租金收入及营业利润也有大幅提升。
(六)超前谋划,提高对上争取政策的成功率。一是企业新获得了“省级一企一技术中心”“省级绿色工厂”“省级绿色供应链企业”“市级人才引领企业”等称号;宽幅丝绸家纺面料列入全市首批24个“创新工业产品”目录。二是企业完成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等“国字号”平台和称号的年度复审。三是获得了博士后建站补贴和引进博士补贴40万元,省级优秀实训基地奖励5万元,民品贴息162万元;四是2022年度国家茧丝绸项目顺利通过第三方的审计和绩效评估。五是上林大染坊上半年争取民品贴息53.28万元。蒙山大染坊获得民品贴息30万元。
(七)强化新型营销模式,拓展终端市场和最终客户。上半年电子商务国际站直播73场,同比增长51%,国内直播50场,同比增长177%。电子商务、外贸部积极培养年轻力量,分解目标,新开发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70多家客户,终端客户不断增加,接单能力逐步提高,终端制品的市场及盈利水平得到有效放大,通过上述措施,我们在拓展终端市场,争取最终客户上迈上新台阶。
(八)创新研发,多措并举,节能降耗,确保安全无事故,环保达标。一是半年来自主研发的《仁道杯》《管鲍之交》、国风国潮系列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广泛称赞;结合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高新技术企业复审要求,对37个项目进行了评估立项,完成了9项专利交底书,其中成功受理2项实用新型、5项外观专利,2项发明专利正在复核中。二是广西上林大染坊6吨锅炉于3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消除环保隐患的同时,提高了热效率,降低了燃料和用工成本。两生产部门根据峰谷分时电价,及时调整车间各工序用电,上半年燃动费同比下降21.1万元。三是将惠润公司使用的630KVA变压器更换为500KVA变压器,惠悦、提花两公司使用的800KVA变压器更换为630KVA 变压器,半年节约基本电费5万元;四是三厂区各生产部门上半年使用光伏发电60万度,节约电费12万元。五是集团公司强化污水和异味处理力度,对生产车间内部及室外的排污渠道进行了初步密封处理,半年来五项排污指标全部达标,无一投诉。六是安全管理更趋细化,半年来共进行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检查12次,专项检查5次,共查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隐患59条,所有隐患都按时限整改完毕。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管理不精准、不细化现象仍是痼疾,责任不实、考核不力,扣罚流于形式,导致了部分部门和管理人员纪律松驰,工作效率无压力、干事劲头无动力,部门内部无活力,严重制约了管理效能。二是企业现有自主研发设计的终端产品数量少、比重低,还处于起步阶段,设计创意团队还比较弱、研发设计能力还比较低。三是从目前管理、营销、技术工艺、设计开发等人才配备上看,企业后备人才匮乏,关键岗位已陷入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尴尬境地。四是生产经营良性循环的基础十分薄弱,部分生产经营部门仍处于亏损的边缘,抗风险能力较差,竞争实力较弱,订单不足,靠天吃饭,后劲乏力。五是集团公司整体负债率还将继续调整。六是部分长期闲置的资产未得到有效利用,特别是一厂区地处优越位置的数十亩土地已闲置近三十多年,成为公司成本要素中最大的负面因素。七是最终客户还比较少,最终产品所占比重比较低,国外稳定的大客户还比较少,品牌影响力还远远不够,大经营的格局远未形成。八是集团公司一厂区四周全部是居民楼,环保方面特别是异味影响已成为公司生存发展的最大难点。 (下转二版)